
韓式、中式通用中性筆的筆芯外直徑一致,彼此可以通用。日本通用中性筆的外直徑一致,但筆頭、筆尖各不相同,難以實現通用。日本的中性筆里,只有研發于1990年代的中性筆,才能彼此通用。2000年以后研發出來的日本中性筆芯,不同品牌的不能通用。近年來,中性筆芯墨管內徑變化很大,出現了內徑從2.0mm到7.0mm之間的不同墨管,內徑較大墨管灌注墨水量由原來的0.5g/支增加至2.0g/支,單支書寫長度由400-500m提高至近2000m,這對筆頭的耐墨性以及鋰基酯的封存與隨動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中性筆的筆尖粗細:①筆尖粗細有0.5、0.7、1.0等,筆尖越粗,硬筆書法表現力越強。②練字主要是方便日常書寫,所以我更喜歡0.5mm或0.7mm的中性筆,趙賀新老師用的是1.0的中性筆,寫出來的字瀟灑漂亮,讓大家羨慕不已。③但是1.0的中性筆出水量大,不好控制,增加了練習難度,對筆和紙的要求高,不太適用。練習硬筆書法,0.7的中性筆表現力已經足夠,硬筆書法基本筆畫都可以很好地表現出來。(2)筆尖種類:分為鉆石頭、子彈頭和針管頭,子彈頭的是最常見的,全針管的感覺不好用。(3)筆桿種類:花樣眾多,舒適為好,很多是可伸縮的,用起來更加方便。

通常,我們將這種類型的筆頭稱為“全針管”。它與子彈頭型筆頭的關鍵區別就在于,它由非切削方式加工而成。在加工成筆頭之前,它是一根完整的細管,通過精密儀器從3個方向在細管前端打3個凹點,形成球珠的碗座;而后面的細管則形成三角形的油槽。油墨經過油槽流出,再通過球珠的滾動帶出油墨,完成書寫過程。針管型適合制造較細的筆頭,例如0.3mm、0.25mm等等。

0.5mm的筆是最適合掃描儀的,在卷子在掃描過程中,不可能做到很精細,如果字跡太細,掃描在屏幕上實際看到的就會變得斷斷續續,給閱卷工作造成困難。如果字跡太粗,那么由于漢字筆畫復雜,加上答題時為了塞進更多的回答,字一般寫得比較小,這時回答就有可能變成一團,同樣不好辨認。另外,標準考試卷是紅色格子的,掃描儀掃完之后是沒有格子的,所以大家的字一定要洗的整齊,不能忽上忽下。